2014年4月29日星期二

本土精品,從“代工”做起


本土精品,從“代工”做起

  在為西方代加工賺取微班系服訂做薄利潤十幾年後,已團體服經有不少有經驗的工成衣代工廠試圖創立自己的品牌。

  SHEME是其中之一,它在北京國貿商城中庭搭起了一個小的平台,擺上了近十雙自己制作的高跟鞋,從外觀上看很像意大利一個女鞋品牌RENECAO團體服VILLA,風格華麗,設計性感。在某一個展櫃裡,它擺放了一些皮質原料和制鞋工具和制作圖紙,一旁的工作人員解釋說,這是200多道制鞋工序其中少數部分團體服訂做。但直到工作人員告訴我,它來自,我才意識到它不屬於法國或者意大利,原來它是中國制造。

  出於好奇,我去逛了他們在國貿三團體制服期的商鋪,和展覽上遇到的工作人員一樣,他們並不回避中國品牌的身份,售貨員告訴我,這家品牌在創立之前,為Jil Sander、See by Chloe進行了長時間代加工制造。但和這些國際品牌昂貴的價格比起來,SHEME的價格合理的多,一雙從顏色到材質全定制的鞋,價格也可以低至4000元。

  “中國制造並不再是過去簡單的廉價加工廠了 ”,SHEME劉在後來接受經濟觀察報采訪時說,“我們有很豐富的做高端鞋的經驗,工藝上我們不比國際品牌差。現在我們要做自己的品牌,需要媒體的支持。”但僅靠輿論並不能幫助中國制造出真正的精品,中國品牌必須和其它品牌看齊,甚至做得更好。

  如果說產品的質量因為多年的代工經驗可以獲得順團體服訂做利保證的話,那開團體制服店位置、店鋪設計、店員培訓、貨物擺放、櫥窗設計只能照貓畫虎,在班系服訂做這個由西方品牌制定規則的精品行業,這挑戰著中國品牌持有人的管理能力。劉找來了為Chloe、Marc Jacobs設計女鞋的設計師Leopoldo Giordano進行設計,另一個意大利人Gianluigi做技術總監,他曾是Bally男鞋及女鞋、Chanel女鞋的技術指導。

  這些積極的努力都說明,“中國制造”正慢慢向“中國精品”轉化。要知道就在幾年前,奢侈品牌們都把中國代工這個標簽當作“醜聞”,人人避之而不及。

  廉價的中國勞動力成本開始顯示出巨大的誘惑,國際品牌開始在東莞、浙江溫州尋找合作工廠,將一些皮包基礎部件的制作放在中國,再將最後五金部分拿回意大利安裝,也有全部都在中國造的。為了保證這些中國制造成衣代工不給一直以來的品牌“精品形像”抹黑,不少國外品牌派自己的工匠到中國對中國工人進行培訓,在浙江溫州的許多工廠裡,年輕的工人們都在意大利人的培訓下學習編制皮質手柄,Zegna早在2003年,便和中國本土的服裝一起開設合資,控制產品的質量,Zegna的成衣,有超過30%都是在中國制造的,但這並不影響Zegna的質量。這些代工為比意大利生產成本便宜30%~40%,但是品質卻並沒有打折。

  或許是時候把“中國代工”從“中國制造”的影子中剝離出來,“中國制造”的內涵太過兩極化,而過去“中國代工”因為缺乏創意只賺到了加工環節少得多的錢,但硬幣的另一面是,它也啟發了不少中國品牌制造“中國精品”的想法,並知道如何向西方品牌學習如何控制質量。

  為國際品牌做過“代工”是像SHEME這樣的品牌對潛在消費者說的第一句話,對中國品牌來說,最難其實是如何得到本土消費者的認可。品牌希望“代工”能打消這些消費者對於他們生產質量的擔憂。讓人感到欣喜的是,越來越多的“代加工”企業越來越多地主動走上了轉型之路,除了SHEME,另一個鞋履品牌STELLA LUNA也同樣靠為許多意大利鞋履品牌代工起家,如今已經擁有了相當規模的店鋪和不低的知名度。而一些年輕的服裝品牌已經不再回避“中國制造”這個基本事實,在連卡佛售賣的服裝品牌Theory的CEO兩年前接受經濟觀察報采訪時坦白說,所有的衣服全部在中國本土工廠制造,他說“中國工廠制造精品的水平比人們想像得要高得多。”

  有一句很老的古話叫“量變引起質變”,在經歷了十幾年代加工之路後,做中國品牌可能正是時候。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